中新网银川9月4日电 题:跨越24年的山海深情
杨迪
“我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做闽宁纽带、结山海深情,助力宁夏人民摆脱贫困。”9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福建援宁支医代表、福建省附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金通如是说。
当天,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24次联席会议在银川召开,而闽宁对口协作也已走过24年。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891748", container: "_i630znox87b", async: true });[img]//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m.js" async="async" defer="defer" >
1996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福建与宁夏开展对口帮扶。24年来,11批180余名福建干部来宁挂职,2000余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专家院士、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宁夏展开帮扶,沿海省区福建与内陆省区宁夏也由此缔结了一段跨越山海的友情。
陈金通就是福建援宁工作者的一员。今年4月,他来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帮扶。
援宁期间,陈金通发现当地民众胃病多发,但又没有及时筛查的习惯。于是他与其他援宁支医工作队员一同开展无痛胃肠镜和胶囊胃镜新技术,来减轻患者的顾虑和痛苦。
“帮扶不是多看多少个病人、多做多少个手术,而是要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陈金通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和同事开展诊治“手把手教学”,安排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等,他们的付出也打动了宁夏当地的医生,“我的一个‘徒弟’每天早上会煮一个玉米带给我,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非常自豪。”陈金通说,他想在宁夏固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今年8月他递交了延长援宁时间的申请,希望为当地再多做一些事。
福建对宁夏的帮扶体现在经济建设、农业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福建省第1批援宁干部负责人,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张性魁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福建援宁工作队从省里争取农业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打井打窖2万多眼,帮扶建立了千亩枣园、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肉牛养育基地等,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教育贫困是当年西海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张性魁说,福建援宁工作队筹资近3900万元,营建改建了3所中学、72所小学、2所幼儿园,解决了山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福建省援宁支农代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原所长林占熺则让菌草技术在宁夏落地生根,造福当地百姓。
“一亩菌草的经济效益相当于两亩半的玉米。”林占熺介绍,2010年,闽宁镇荒漠地种植的菌草亩产鲜草达20吨,成为了深受当地民众欢迎的扶贫项目。“闽宁村的人们把菌草叫做‘闽宁草’‘幸福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评价。”林占熺说。
通过24年跨越山与海的帮扶协作,宁夏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2年的4856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人民币。(完)